3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从1998年住房制度全面改革现在差不多是15年,根据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和相关的数据推算,到2010年这些年来积累存量住房全中国是179亿平方米,2.2亿套住房,按照2010年的常住人口的家庭户来算,达到了户均1.02套住房。此数据一出,照例引来一片吐槽声。吐槽者大多是在大城市里买不起房的年轻人。
事实上,关于中国的自有住房保有量,各方媒体近几年来已经报道了很多,这个户均1.02套的结论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城市的住房拥有率是85.4%,农村是92%。东部低一点,中部、西部高一些。不仅如此,早就有各种不同学术背景、来自多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的房产供需状况总体来看是供大于求。例如,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教授的甘犁,通过《中**庭金融调查报告》的数据算了一笔账:把各种产生“刚需”的因素加在一起,比如新增的成年人要结婚,新的拆迁户要购房,改善性需求,以及进城农民工的需求、城镇化需求等,“十二五”期间一共需要差不多1亿套,其中的3000万套是将在5年中新增的。目前市场上的供给总数有4000余万套,还差5000多万套。再看供给能力,目前国内房企的产能差不多是每年1800-2000万套,这就意味着2年半至3年左右,“刚需”即将被耗尽。而且,从长期来看,每年生产600万套住房即可满足未来需求,这只是目前的三分之一的产能。届时,中国的大量房地产企业将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所做的只能是继续把存量住房卖出去。
这还没有计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额外供给。我们可以从身边看到大量这样的例子:独生子女的子女们,到他们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很可能面对着父母的房、岳父母的房、各自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房,都归于他们,他们不知道该住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房的难题。
由此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住房将从一种紧俏商品,变成像当年的彩电、冰箱、现在的汽车、电脑一样的过剩商品。
然而,另一种问题不可忽视,那就是房产的“二八分化”现象:一方面,一线城市、热点地区持续高热不退,另一方面,一些三四线城市楼市持续萧条。
事实上,将来*怕的就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拼了命在一线城市“死缠烂打”,宁可忍受高成本,也不肯退一步到二三线城市或者乡村去发展,形成僵局。就如同房子,明明已经户均超过一套,但结构上极不平衡,一线城市永远供不应求(其中包括投机性、投资性需求),三四线城市则出现“鬼城”,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人力也是这样,年轻人毕了业,都认准了“北上广”,因为这里机会多,是相对公平的“生人社会”,而自己的家乡、小地方,是那种一定程度上讲关系超过讲实力的“熟人社会”,于是宁可选择在一线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回家乡去发展、创业。这也是一种僵局。僵局一旦形成,极难破解。破解的关键是产业布局和生活配套设施完善。没有产业,人们没地方挣钱、缺乏安定感和归属感,没有生活配套、公共服务,人们的生活就面临极大的不便。这样,房子就是建得再多再好,也难逃“鬼城”的命运。所以,未雨绸缪,正确面对未来的房产过剩时代,需要拿出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执政智慧。
》》》防城港住朋网购房QQ群:233710597/233710906/233711048 客服QQ:2661489784
>>>住朋网-防城港分站微博《点击进入》 防城港住朋网热线:0770—2883434
加入住购帮,买房更实惠!【申请住购帮会员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