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一、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我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指标增长高于全国、全区水平。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翻番”。全市GDP达620.7亿元,由“十一五”期末居全区第13位升至第11位,年均增长12%,人均GDP位居全区**。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35.1亿元增加到70.6亿元,年均增长达15%,人均公共预算收入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323亿元,年均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亿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29元,排全区**。
经济发展支撑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6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2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年均增长23.3%。完成一批交通、港口、城市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城市建设和重大产业发展格局,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二、产业结构转型取得新成效
工业规模快速壮大。形成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高新区、东湾物流园、跨境经济合作区、冲仑物流园、上思工业集中区等7大园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62家,百亿元级企业达4家。钢铁、有色金属、能源、食品、石化、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中国西部首台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开工建设。金川铜冶炼、钢铁冷轧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试产投产。盛隆冶金、惠禹粮油、大海粮油成为广西百亿元强优工业企业。我市已成为全国**的植物油籽、磷酸加工出口基地和西部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6%。全市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9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8个,建成万元片区25.3万亩、万元村屯600个,新发展特色水果、特色茶叶、中草药25万多亩。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基地,水产养殖面积达28.7万亩。防城区获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东兴红姑娘红薯、防城金花茶、上思香糯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现代服务业换挡提速。建成和在建的景区景点60多个,其中4A级景区6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32个。建成专业市场40个,华联超市、华美立家等大型市场相继投入运营,海湾新区商圈、桃花湾商圈初步形成。新增金融机构44家,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阳光财险等一批银行保险机构相继落户。14家企业在股权交易平台挂牌。首创全国“四位一体”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设立广西首支地市级产业基金。全市规模物流企业达400家,东湾物流园成为全国**物流园。与阿里巴巴携手合作上线广西**进口货源采购平台,腾讯“互联网+”指数排全国第二名。
三、开放合作形成新格局
先行先试成果丰硕。履行沿边开发开放先行者、试验田的使命,建立东兴试验区的架构和运作机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上马,启动一批创新政策试点。完成建立东盟货币服务平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跨境保险服务中心等多项创新成果,启动越南边民入境务工试点、跨境自驾游等一批项目。先行先试成果创造5个****和15个全区**。
开放平台加快打造。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核心区基本完成主干路面铺设,中越北仑河二桥即将完工。峒中口岸、里火互市点升格、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申报通过**初审。进境粮食、水果、种苗指定口岸成功获批并投入运营。东兴口岸成为广西**个水产品陆路口岸签证处,防城港口岸联检大楼建成使用。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6亿美元,年均增长19%。边贸年成交额迈上300亿元台阶,进出口年均增长16.7%。与全球190多个**和地区通商通航,五年来口岸出入境累计超过2000万人次。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港航能力显著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港口建设124.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建成西部**个亿吨大港。开工建设深水泊位18个,建成9个,万吨级泊位达到36个。新建3座集装箱码头,新增年通过能力80万标箱,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40万吨级码头和航道基本完成选址论证。渔氵万港区3~8号泊位结构加固工程、2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南防高铁,完成沿海铁路防城港段扩能改造,我市迈入高铁时代。建成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钦崇高速公路(上思段),在全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我市1小时经济圈。建成贵台至防城、钦州至防城二级公路,开工建设防城至江山一级公路、马路至峒中二级公路等一批项目。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50多公里,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35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8.2%。
五、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海湾新区初显尊荣,东湾大道、西湾环海大道、文昌大道、桃花湾新区路网、城南新区路网基本建成。伏波文化公园、龙马明珠公园等4大主题公园和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等7大场馆建成开放。五年来新建城镇住宅87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4.5万套,近9万户城镇居民住房难问题得到解决。新增城镇建设用地8万亩。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43平方公里扩大到5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5%,居全区前列。
城乡设施逐步改善。五年来完成303条城区街巷改造,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400多公里,实现村级硬化道路全覆盖。建设屯级道路388条,共483公里。农村危房改造落实率、开工率、竣工率三项指标居全区前列。加强乡镇“五化十有”规范建设,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94个。建设一批农资配送中心,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发展
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市森林面积达3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8.8%。建成4个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保护区面积7.1万公顷。空气质量优良率94.2%,空气质量指数****。主要河流水质、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良好。中国**养老城市排行19位,全国宜居城市竞争力36位。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行动,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新建一批城市污垃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扎实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完成村屯绿化244个,建成自治区级生态村22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707套,50个行政村配置垃圾清运系统。
七、民生事业发展有了新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2∶1缩小到2.7∶1。五年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卫生、扶贫三大攻坚扎实开展,投入12亿元,建设幼儿园137所,新建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净增学位1万多个。建成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结束我市没有全日制高等教育和特殊学校的历史。市第五医院、港口区医院新院建成使用。在全区率先开展新农合一卡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跨市即时结报3个试点。推进整市脱贫,贫困人口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6890元。完成第五轮科技创新计划,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一五”的17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区第五位。荣获“中华诗词之市”,京族哈节、独弦琴艺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东兴基地启动建设。
民生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财政对居民医疗保险补助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体制更加健全。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等各项保险参保范围逐年扩大。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反走私、反恐、缉毒禁毒等专项行动,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强化。**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抓好边海防管控,连续三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全市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
2015年,市委、市政府以边海经济带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六大经济业态为着力点,以“十百千”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经济稳步发展,增长速度**全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4%;财政收入增长8.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外贸进出口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主要指标居全区前列。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开工292项,竣工212项。工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14家。改革开放亮点纷呈,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全区前列。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目标任务。